
前阵子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整了个大活,说因为中国不买美国大豆,美国要考虑“终止从中国购买食用油”。 这事儿刚出来我还以为是哪个网友编的段子,结果没过多久业内专家就出来打脸了,人家压根搞混了,说要禁的“中国食用油”,其实是比这值钱百倍的“中国废弃食用油”。 这哪是贸易威胁啊,简直像演了一出政治经济版的“张冠李戴”喜剧,咱先掰扯掰扯数据,这事儿的荒诞感就全出来了。
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的数,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食用油也就4000吨左右,值1000万美元;可反过来,美国从中国买的废弃食用油,光2024年就有100多万吨,价值超10亿美元。 你就想啊,相当于人家本来只给你卖一杯奶茶的钱,结果你放狠话“不买你奶茶了”,可你天天从人家那儿买100杯咖啡,这逻辑是不是拧巴到姥姥家了?
100倍差价的“乌龙靶心”:美国威胁错了对象 更有意思的是,这俩东西在中美贸易里的角色完全不一样,中国在成品食用油这块,对美国来说就是个“小供应商”,少了咱这4000吨,人家随便从别的地方就能补上。 但废弃食用油不一样,咱是美国的“关键供应方”,没了咱这100多万吨,他们那边好多产业都得慌。
我之前特意查过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报告,咱国内现在废弃食用油回收体系特别成熟,每年能回收300多万吨废油,从餐馆里的废油收运,到专门企业处理,再到加工成原料,一套流程走下来特别顺。 现在全球最大的废弃食用油供应国就是咱,美国想找第二家能供这么多的,真没那么容易。
搞不清这情况就随便发威胁,只能说美方对这行的认知,怕是还停留在十年前。 既然咱废油这么受美国待见,那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,以前谁能想到,餐馆倒的废油还能变成“宝贝”?现在不一样了,全球都在搞绿色能源革命,废油经过精炼,能变成生物柴油,还能做可持续航空燃料。 这东西比用玉米做的生物燃料环保多了,碳减排效果好一大截,现在在国际市场上,妥妥的“绿色黄金”。
“绿色黄金”的依赖症:美国离了中国废油不好办 美国对这“绿色黄金”的依赖,可不是一星半点,他们有个《清洁能源法案》,里面明确要求燃料供应商必须在柴油里掺混一定比例的生物质燃料。 而且用废油做的生物柴油,还能拿到额外的“RINs信用额度”,这信用能在市场上卖钱,单吨价值不少。 你说他们能不盯着咱的废油吗,本来想从印尼、马来西亚那边找补点废油,替代中国的供应,可后来发现根本不顶用。 这俩国家加起来一年也就产35万吨废油,还不够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一,而且运到美国的运费,比从中国运过去贵40%。
这么算下来,不管是量还是成本A股策略,都没法跟中国比。 如此看来,以前总说中国在大豆贸易上依赖美国,现在在废油这块,角色完全反过来了。 咱国内现在也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,山东有家企业去年刚建了个年产15万吨的项目,国内对废油的需求也在涨。 就算美国不买,咱的废油要么自己用,要么卖给欧盟,欧盟今年对废油的进口需求涨了不少,根本不愁卖。
反观美国,他们的生物柴油炼厂早就习惯了从中国进口废油,现在要是真断了供,生产成本肯定得涨,到时候不仅炼厂难受,连《清洁能源法案》里的减排目标都可能完不成。 这哪是惩罚中国啊,分明是给自己找不痛快,这乌龙事件不光好笑,还挺说明问题的。 现在大国之间的贸易博弈,早就不是以前那种“你买我大豆,我买你飞机”的老模式了,谁能在绿色产业链上占住脚,谁能控制住核心的绿色原料,谁就有话语权。 美方还想用以前那套“威胁断供”的老办法,只能说没看清现在的牌局,对咱中国来说,这事儿也算个意外收获,无意中验证了咱在绿色能源原料领域的地位。
以后只要继续完善废油回收利用的标准,把咱的产业链做得更扎实,说不定还能参与制定全球绿色贸易的规则。 而美国要是还不更新对绿色产业链的认知,再随便发这种没谱的威胁,下次闹的笑话,可能就不止“张冠李戴”这么简单了。 毕竟现在玩的是新规则,看不懂牌局,再怎么出牌也没用。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