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转自:安康日报途牛配资
温洁
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,我们始终追寻那束能照亮学生成长道路的光,并努力让自己也散发微光,引领他们前行。
开学前,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“红烛计划”培训,聆听了来自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副校长赵黎明老师题为《坚持五育并举,奠基幸福人生》的讲座。这场讲座,如暗夜中的灯塔,让我对“幸福”二字有了更深刻、更崭新的理解。它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,激起层层思想的涟漪,让我真切地体悟到:教育,应当以幸福为原点,为学生的成长筑基——这正是打开幸福教育之门的密码。
以幸福为圆心,为学生成长画一个完整的圆。
教育,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幸福则是它的核心。以幸福为圆心,意味着我们要将学生的幸福感置于教育的中心,围绕这一原点,构建一个全面而和谐的教育生态。
赵黎明老师强调,五育并举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,而是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“完整的人”的发展。
德育途牛配资,重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责任感,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、尊重生命,在心灵深处播下善良与正义的种子。当学生主动捡起垃圾、搀扶老人过马路、向老师真诚问好、在集体中勇于承担时,他们所获得的,是内心的丰盈与满足——这便是德育带来的幸福。
智育,不止于知识的传授,更在于思维的启迪。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惊喜,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就感。当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解开一道难题、完成一篇佳作时,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,正是智育赋予的幸福。
体育,不仅为健康奠基,也是锤炼意志、凝聚团队精神的途径。学生在跑道上自由奔跑,在球场上奋力拼搏,不仅强健了体魄,更在协作中学会分享、在汗水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与幸福。
美育,为学生擦亮发现美的眼睛,让他们感知艺术的魅力,体味生活的美好。一幅美丽的画作,一首动听的乐曲,都能触动学生的心灵,让他们在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,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幸福。
劳育,则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,培养动手能力和责任感。当他们亲手种下一株蒜苗,呵护它茁壮成长;当他们参与家务,为家庭尽一份心力——那种从劳动中获得的成就感,就是劳育带来的幸福。
以幸福为圆心,五育相互交融,相互促进,共同为学生成长勾勒出一个完美的以幸福为圆心,五育彼此交融、相辅相成,共同勾勒出学生成长的完整轨迹。这个圆,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,更是心灵的滋养与人格的完善,让学生一路成长,始终与幸福相伴。
以幸福为终点,为学生追梦启航。
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,或高远或平实。教育的使命,正是以幸福为终点,为学生架起通往梦想的桥梁,助他们扬帆启航。
幸福,是梦想实现后的满足与喜悦。然而,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途中会有荆棘与坎坷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要成为学生追梦路上的引路人,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,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。
当学生怀揣着成为科学家的梦想时,我们要引导他们通过智育,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,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;当学生渴望成为艺术家时,我们要借助美育,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,提升审美水平;当学生立志成为运动员时,我们要依靠体育,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,磨炼意志品质。
同时,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在追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,及时给予他们心理疏导与情感关怀。让学生在追梦的道路上,既能感受到挑战带来的刺激,又能体会到成长带来的幸福。当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,站在成功的巅峰时,那种由梦想照亮的幸福,将是对他们努力与坚持的最好回报。
以幸福为目标,为学生成才奠基。
成才,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,但成才并非仅仅意味着获得高学历、高收入,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道德、有责任感、有幸福感的人。
以幸福为目标,意味着我们在推动五育并举的过程中,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,使他们未来能在社会立足并绽放自我。一个品行端正、知识扎实、身心康健、懂得审美、热爱劳动的人,无论身处何种岗位,都能发光发热,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在教育教学中,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,让他们明白,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丰富,更在于精神的富足。通过德育,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,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,回馈社会;通过智育,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,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;通过体育,增强学生的体质与意志,让他们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;通过美育,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,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;通过劳育,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,让他们在劳动中创造价值。
赵黎明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坚信:教育途牛配资,是一场奔赴幸福的旅程。作为一线教师,我们肩负使命,要以幸福为指南,在五育并举的道路上,为学生成长画圆,为他们的梦想引航,为他们的未来筑基。愿我们以爱与智慧,点亮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幸福之光,陪伴他们走好这段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成长之路,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、真正幸福的人生篇章。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